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人民法庭送达工作,一份至关重要的司法责任
分享到:
作者:马增  发布时间:2021-11-04 15:11:08 打印 字号: | |

自入职以来就到衙门庄法庭工作,庭长安排我从立案开始熟悉工作,起初主要是接待来访当事人和送达文书,庭长指导我如何接待当事人,如何审查立案材料,如何操作立案系统,制作送达文书等,从手忙脚乱逐步到有条不紊,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来访者和多种类型的案子,深感法院工作的繁忙和琐碎,由于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做的不够到位,虽然挨了领导不少批评,但自己确实颇有长进,我相信庭长是恨铁不成钢,繁忙与成长并存,严厉与进步共生。法庭工作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送达工作。

    送达作为法院审判案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往往对案件的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能把诉讼材料及法律文书送到当事人手中,那么接下来的程序也会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开展。虽然现在的送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送达,电子送达,邮递送达,公告送达,留置送达等,但对于文化程度不高又不会使用移动微法院等智能办案平台的当事人而言,最快捷、最方便的送达方式仍是直接线下送达。大部分当事人系农民,农闲时到处打工,居无定所,这对我们的送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电话联系到后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接收电子送达,怎么注册使用移动微法院,有时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断断续续的几天,送达工作常常无法顺利进行。

    记得有位被告,好几位原告以不同的案由起诉他,但他就是避而不见,也不来应诉,我们多次前往他家也没有找到,从村委会了解到找他讨债的人很多,他不敢回家,因此关于他的应诉材料迟迟无法送达,电子送达了很多次,他就是不签收,不查看,而且换了手机号码。后来法官多方打听其下落和联系方式,通过电话释明法律规定,被告才同意用微法院签收材料,通过微法院开庭或者调解。在微法院调解时由于原、被告的网络不稳定又加之对手机操作不熟练,导致调解多次中断,最终拖到下班,法官担心被告第二天又失联,决定晚上加班,最终所有案子在移动微法院里顺利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都特别满意,我也很欣慰,虽然那晚加班到很晚住在了单位,但想到当事人的纠纷得到了公平合法的处理,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还有一位当事人,电话可以联系到,但他就是不告诉我们所在地址,电子送达他也不签收,去家中找了几次均未果,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去什么地方了。被告得知我们去他家了,就开始在电话里恶言谩骂,说我们惊扰了他的父母,甚至还恐吓和威胁我们,说他父母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找我们算账,法官警醒他电话已录音并严厉的释明法律规定,这才收敛了一些,后经过耐心劝解才签收电子送达的应诉材料,后来在法官和我的多次好言相劝和努力安抚下,被告态度有所好转,主动把全部欠款通过微信转给原告,原告撤回起诉了,这个案件就这样案结事了。

还有位当事人也是一直联系不上,多次到家里去找都不在家,他的家人隐瞒他的下落,说他没有回家,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在他家人的帮助下,他终于肯接听我们的电话了,但被告称自己不会应诉。后来我和法官又一次去他家找他,法官先没有说案子的事,而是跟当事人家人拉家常,并提出参观她家房屋,在另外一间房屋里看到正在睡觉的被告,被告及其家人感到不好意思,积极签收案件材料和传票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这样的例子在我送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虽然过程曲折艰难,但最终当事人都受到了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感化。我们有时与当事人斗智斗勇,有时声色俱厉的释明法律规定,但结果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之间的人身和财产纠纷。送达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充实。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助理,从立案送达到审理完毕每一起案件,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每天都跟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心系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他们提起的纠纷本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繁事化简的原则,以公平合法的方式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而且也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责任编辑:黄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