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虚假宣传、欺诈销售保健品案件潜滋暗长,日益猖獗。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通过免费赠送洗衣粉、米面、鸡蛋等礼品吸引老年人听课,邀请假“专家”对老年人授课洗脑,在授课过程中,故意夸大保健品、保健医疗设备的功效,并安排“使用者”分享体验效果,诱导老年人购买毫无功效的保健品,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
保健品的虚假宣传陷阱多,而很多老年人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免费礼品的诱惑和推销员的洗脑话术,大部分老年人都免不了上当受骗。在此,我们向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群体,总结分享保健品常见的套路及其辩别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此类陷阱,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保健品虚假宣传套路:免费送鸡蛋等,引人上钩→假称公益活动,增加权威性→失实宣传,夸大保健品效果→虚构认证伪装产品,诱骗购买→详细登记,套取个人信息→“专家”“医生”依次讲座→安排“老客户”,现身说法→服务到家,“亲情”回访→“免费旅游”实则大卖产品→“高息存钱”买保健品还有折扣。
辨别保健品虚假宣传的方法:一看销售场所资质。要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示产品相关信息,做好“四不”: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三是分辨广告和宣传内容。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四是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