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多维度推动智慧法院建设 助力市域治理现代化
分享到:
作者:龚煜茹  发布时间:2022-06-10 17:17:08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大通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融合,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充分运用人民法院在服务线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推广运用远程视频、互联网视频等在线诉讼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互联网司法服务,让百姓足不出户就在指尖上办成事、办好事。多维度的推动了智慧法院建设,为市域治理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推行网上立案全覆盖

大通县人民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度,优化立案流程,配备自助服务终端,实质开展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为突出立体化诉讼服务设计,设立诉讼服务引导,配备引导员,张贴诉讼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等。引导当事人优先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等办理立案、查询、缴费、通知、送达等常规诉讼服务内容。不管在平时还是疫情期间,大通县人民法院充分运用智慧建设成果,2021年,网上立案3065件,网上缴费2998 ,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推行电子卷宗的随案生成

为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广泛应用目标,为提高电子卷宗质量,提升卷宗深度应用能力,一方面,大通县人民法院成立卷宗扫描中心,采取服务外包公司负责电子卷宗的随案同步生产、纸质卷宗的保管、编目整理、卷宗装订、归档等工作,对案件审理过程每一个节点的案卷材料随收随扫,并对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进行全流程培训,及时挂接电子卷宗,实现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另一方面,大通县人民法院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应用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应用来倒逼电子卷宗质量,规定院庭长、承办法官了解网上办案系统阅读卷宗、了解案件审理进度,同时还采取“边检查边整改”方法,解决了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

大通县人民法院干警利用文书编写系统、ocr文书识别,法律条文和类案推送等智能辅助系统,随时用卷宗材料内容撰写裁判文书,提升文书制作效率和精准度。2021年,大通县人民法院通过文书智能编写系统制作审理报告、裁判文书7091份,制作电子卷宗8814卷,截至2022年5月初,扫描和生成各类案件电子卷宗4219宗,卷宗同步生成率达100%。当事人和律师通过青海网上法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平台,随时随地申请在线调阅案件卷宗,接受各类法律文书,避免了前来法院现场阅读的奔波劳碌,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和律师网上阅卷等诉讼需求。

推行电子送达

一方面大通县人民法院积极宣传电子送达优势,通过巡回、法官“八进”等活动,积极宣传电子送达规定。另一方面,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12368短信等平台,所有案件优先适用电子送达,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尽量获取受送达人的联系方式,引导其使用电子送达。受送达人同意使用电子送达方式的,在系统默认勾选电子送达方式,受送达人未同意使用电子送达方式的,鼓励法官进行电话沟通征询当事人是否同意电子送达,电子送达不仅操作简便,而且送达结果反馈迅速,使得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接受到相关法律文书,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同时送达全程留痕,审判效率也得到了提升。2021年,大通县人民法院在网上发起电子送达7915件/送达成功5624/次。

推行网上开庭

为尽快为当事人排忧解难,解决当人的出行困难,疫情期间诉讼困难的问题,近年来,大通县人民法院积极推广和使用互联网法庭、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远程庭审等,做到了对待当事人诉讼不打折,不仅节约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更体现了法院的司法温度,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益。2021年,大通县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庭审直播1539在服务线平台调解67件,互联网开庭62件,远程庭审48件。


 
责任编辑:黄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