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践行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的使命担当,秉承“每个案件都是营商环境,每名干警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依法妥善处理涉企纠纷,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前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组建“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个工作专班和宣传报道、督导检查两个工作组,坚持专班推进,院领导对重大事项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措施,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扎实推进。
优化诉讼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一是加强 “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畅通网上办事渠道,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2022年1-9月,大通法院共审核网上立案申请件3905件,网上立案率43.86%,电子送达6240次,网上调解145件、互联网开庭71件。二是建立民营企业案件“快立快审”绿色通道,深入推进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确保繁案精审、简案快审,不断提高案件审判质效。三是深化审判流程、庭审过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主动向当事人、律师推动案件办理信息,构建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服务。四是针对审理的民营企业案件,对管理中发现的漏洞、不足,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为防范经营风险,强化企业风险源头治理,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发挥审判职能,提高审判质效。一是改善商事审判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推进商事审判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妥善审理各类民商事纠纷,2022年1-9月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4312件,审结3378件,结案率78.34%。二是建立民事速裁团队,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符合小额速裁的案件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办理,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努力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最大的法律效果。三是严格审限管理和流程节点跟踪,加强各项指标监管,建立审限预警监督机制,从严限制延长和扣除审限,推动案件快速流转。四是加强民事案件评查力度,对商事案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
善意文明执行,助力复工复产。一是制定《大通县人民法院执行款物管理规定(试行)》,完善执行款物管理长效机制,做到及时发放、全程透明,有效保护涉企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防范廉政风险。二是积极开展“四讲四改”专项行动,对50笔长期未发放、11笔长期未认领的案款进行甄别梳理,开展“一案双查”,自查评查问题,并形成一案一报告。三是开展“涉金融、涉企业、涉民生”集中执行行动和清理积案专项行动,对24件长期未结案件开展执行攻坚, 截至目前,已审结23件,结案率达到95.8%,超额完成省法院制定的结案率70%的目标任务。对违规终本、超标的查封、乱查封等开展自查,主动查找问题,规范灵活采用强制执行措施,保证民营企业持续经营发展。
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协同联动。一是与县工商联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发挥工商联及所属商会独特优势,助力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抓住症结,妥善平衡企业利益,促成和解,促进“商人纠纷商人解”。二是对县域内涉房地产系列案的特点,及时召开法官专业会议,制定解决方案,并主动与县政府、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协商,同时与案涉企业多次沟通,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三是与人民银行大通支行成立大通县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签订《大通县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合作备忘录》,聘任两名金融纠纷调解员,发挥工作合力,高效化解金融案件纠纷。
开展法治宣传,助企纾困解难。一是向社会公开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承诺,以六项措施助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二是开展走企送法活动,联合县工商联、供销联社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开展“上门问需”活动,为企业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截至目前,大通法院共走访企业50余次。三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栏,发布相关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