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法院第七次少年法庭工作会议论文评选结果出炉,大通法院再获佳绩。本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马昕雨的论文《浅析亲职教育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路径探索》荣获全国优秀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少年儿童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该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关于未成年人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将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聚焦办案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潜心研究,用理论成果指导实际工作,将理论与实践互通循环。从提升自身法律理论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出发,通过学术研究更好地适用法律解决群众纠纷,做到案结事了,促进审判事业蓬勃发展,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官需要“充电”,不仅仅体现在及时掌握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新修订的法律,更要注重学术研究。学术论文不仅能提升法官审判工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法官用实证研究成果巩固提升审判质效,也有利于队伍建设取得普遍认同,也为该院 “学习型法院”建设和培养“专家型法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摘要:家庭问题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道路的最初诱因,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开展亲职教育,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职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应当建立以政府机构为统领,着重从管理和执行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亲职教育评估体系,区别对待强制亲职教育与普遍亲职教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亲职教育工作格局,构建亲职教育支持体系。(撰稿:马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