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通县人民法院以司法服务保障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牵引,疫情期间有效运用“夜间法庭+线上调解”模式,打造精准解纷加速线,成功调处涉及引大济湟工程民事纠纷案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在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为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原告经青海省发改委、青海省能源局、国家电网青海分公司等单位审批备案,于2016年12月投资120 000元修建了一座容量为10.6千瓦的小型光伏发电站,2017年5月正式并入国家电网,并签订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低压发电合同。原告认为被告修建的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西干渠4号渡槽挡住了其建成的发电站的采光,后经二原告通过多方维权未果,双方因此形成纠纷,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光伏发电收益。
引大济湟工程作为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是迄今为止我省最大的跨流域战略性调水工程,涉及解决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300万人饮水安全和100万亩农林灌溉用水及工业、生态用水问题,建设规模大、综合效益广、受益群众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具体措施,是促进粮食稳产增收的重要保障,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人民群众期望值很高的惠民利民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必将对我省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工农业综合生产和支撑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该案立案后,城关法庭法官积极行动,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把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统筹推进,通过查看现场、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在庭前以电话沟通、微信视频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释法解疑,并运用“夜间法庭”线上调解的方式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提供诉讼服务,坚持法理情相结合,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解决矛盾纠纷,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具体问题解决中体现大局意识、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法治效果同时,为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顺利实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