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打官司找律师,切莫病急乱投医
分享到:
作者:马昕雨  发布时间:2023-03-07 09:04:26 打印 字号: | |


    打官司找律师也遇陷阱。近日,大通县法院受理了一起离婚纠纷,当事人余某被网络上的“律师”骗取一千多元。余某与丈夫发生了点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希望丈夫能低头认错哄她回家,可丈夫心想,你这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一吵架就以离家出走相赌气,我这回就是不找你、不哄你,看你回不回来。结果余某越想越生气,遇到问题先找“网友”,于是在“快手”平台上搜索“如何起诉离婚”“法院会不会判决离婚”等问题,果然找到一个声称是法律咨询“张老师”的人,于是立即与这个人互加微信,咨询案情,“张老师”向余某保证,你这已经达到法定的离婚条件了,只要起诉,保证能赢。可余某心想,自己就是个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不会写起诉状,也不懂如何申请立案,于是向“张老师”提出希望能够代写诉状,并帮助立案。“张老师”随即向余某提出收费要求,代写诉状500元,代立案代缴诉讼费1500元,如果后期再续费6000元,可保证官司打赢。就这样余某向“张老师”转账2000元后成功立案。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原告余某并未预交诉讼费150元,经与余某核实,余某称自己请了代理律师,律师代缴了诉讼费,并且缴纳了不止150元。在法官的再三询问下,余某才向法官说出自己在网上找律师的经过。法官立即致电“张老师”询问情况,“张老师”称自己是余某的朋友,并不是本案的代理律师,余某也未向其支付过诉讼费,待自己向余某索要到诉讼费后再向法院缴费。这位“张老师”转身就向余某再次索要诉讼费,此时法官已经预感到余某被骗,已经叮嘱余某不要再给“张老师”支付任何费用。随后法官再次联系“张老师”,告知他立即缴纳诉讼费,并将多收取的费用退还余某,否则将指导当事人报案。最终,这位“张老师”虽然向法院转账缴纳了诉讼费,但随即将法官与余某的联系方式拉黑,消失在网络上。余某在电话里说到:“谢谢法官,都是我太冲动,还打算相信他继续给他转账以保证我的官司能胜诉呢,感谢法官及时挽回了我的损失!”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络咨询方便、快捷的特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青睐。一些不分子瞅准时机冒充律师,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提供网络咨询等信息,待受害人信以为真后以需要支付相关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法官提醒:民事纠纷中,诉讼费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可以对照标准自行计算。如遇到狮子大开口的律师,或提出请客送礼、疏通关系等要求,要提高警惕。打官司找律师,切莫病急乱投医,请走正规途径守法信法。

 


 
责任编辑:黄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