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通县人民法院依托社会综合治理中心,通过“法官+特邀调解员+劳动监察大队”的合力调解模式,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快速化解一起劳务合同系列案。
案件由来:
8月16日,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诉讼服务办来了四名外省务工人员,口头请求通过人民法院追索其劳动报酬,并了解到几位务工人员已在劳动监察大队反映过工资被拖欠的情况。大通县人民法院设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的诉讼服务人员快速给其进行诉前调解登记,劳动监察大队协调用工方前来处理,特邀调解员在法官指导下现场进行调解并达成协议,法院快速受理并进行司法确认,通过诉前调解快速高效化解了矛盾纠纷。
化解过程:
多方协作,把握化解“关键”。大通法院法官及法官助理先以聊家常的方式缓和了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后以法律角度向双方言明利害关系讲清法理,特邀人民调解员以情理角度对双方做足思想工作,劳动监察大队从追索劳动报酬典型案件中梳理脉络,引导当事人合法合理维权。三方共同找出问题症结,结合双方主要矛盾点进行利弊分析,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导。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被告提出于本月25日前给付各原告劳务工资,在法官的引导下,双方当场申请进行司法确认,从案件立案受理到审结,整个化解过程不到三个小时。
典型意义:
在案件数量激增,纠纷类型多元的社会发展趋势中,特邀调解联动机制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妥善化解纠纷,减轻群众负担,提升法院工作质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邀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在大量的纠纷调解实战中得到锻炼,积累了宝贵的调解技巧和调解经验,大大提高了纠纷化解的实操能力。而作为“辅导员”的员额法官们也在参与、指导调解的过程中,对纠纷化解、案结事了有了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认识。此次人民法院法官、诉调中心特邀人民调解员与劳动监察大队的三方联动,是大通法院开拓诉源治理,创新联动模式的新举措,大大提高了诉前调解成功率,推进了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今后大通法院将不断吸收新的社会调解力量、构建开放式调解新模式,整合特邀调解员和其他调解组织功能作用,积极发挥诉前联动、诉前调解高效便捷的优势。加强纠纷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以柔性方式缓和、减少诉讼程序和司法裁判的刚性需求,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抓前端、治未病”的良法善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