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诉前调解巧化矛盾解纠纷
分享到:
作者:陈嵋情  发布时间:2024-03-28 09:46:01 打印 字号: | |

近日,塔尔湾人民法庭受理一件恢复原状纠纷案件,法官以事实为依据,耐心、亲民、贴心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导劝慰,缓和气氛、缓解压力,使当事人之间产生情感共鸣,逐步化解当事人之间纠纷,通过诉前调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原、被告系同村近邻,村中有条多年前形成的泥土通道与横贯全村的乡级水泥公路相通,相通入口处位于被告住宅左边。该通道宽约三至四米,原告马某有部分自留地正好在通道的另一端,其耕种生产必须出入该通道。2021年7月,被告苏某在自己的住宅西侧修建牛棚两间,被告的牛棚修建处是原告正常生产、生活通行的历史通道,牛棚修建后会把通道全部堵死,原告将无法耕种自己的自留地。原告在被告开始修建牛棚之初,向村委会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解决此事,但终未得到圆满解决。原告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恢复土地原状,拆除违建,赔偿三年的产量损失。

原告马某在立案时情绪激动,考虑到案情特殊,法官主动与他沟通,鉴于双方是同村村民,矛盾产生时间较长,一直无法得到解决,为更好、更快化解纠纷,法院立即将该纠纷委派至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手中。调解员接手案件后详细查阅了卷宗,了解原告诉求,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电话联系,掌握情况,并根据案情归纳争议焦点,找寻症结根源,对症下药,使得当事人双方能够清楚地知晓对方关注点及需求。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抓住案件调解重点,制定初步的调解策略。

法官考虑到本案涉及土地、违建等问题,双方自行协商可能无法彻底解决这个矛盾,法官积极与当地村委会、土地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积极沟通。经了解,被告苏某修建牛棚后,村委会和相关管理部门多次上门处理,但因双方积怨已深,解决矛盾困难重重,大家产生了畏难情绪。法官贴心对大家进行开导劝慰,缓和气氛、缓解压力,使当事人之间产生情感共鸣。2024年2月5日,在塔尔镇某村民委员会主持协调下,原、被告将双方的自留地进行交换,马某原有的耕地0.87亩与被告苏某的耕地1.0725亩置换,两块地虽大小亩数不一,但不产生差价互补,被告于当天赔偿原告三年的产量损失2000元。两天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为双方办理了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证。双方的土地置换后,原告可以正常地耕种自己的土地,原、被告的矛盾已经得到彻底解决。至此,这个历时三年的恢复原状纠纷仅用一个多月就圆满化解了。

原、被告发生纠纷的通道是多年形成的三四米宽通道,属历史通道,该通道方便附近村民生产、生活。被告在2021年7月擅自修建牛棚堵塞历史通道,已经影响原告及附近村民通行。现在双方已经将土地置换,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矛盾。通过这个案例,基层人民法庭加强对敏感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案件的调解,充分利用立案窗口第一时间接触当事人、第一时间了解案情的优势,开展法官主持下的诉前调解工作,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取得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同时,通过诉前调解工作的开展,法庭取得了相关行政机关的配合,突破了法院作为单一调解主体的模式,调解方法更为灵活,为今后同类型案件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积极促成双方和解,并且快速履行完毕,做到案结事了。对于当事人来讲,节约了诉讼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法院来讲,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完善了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是落实案件繁简分流的主要途径,是学习“枫桥经验”推进诉源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法院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干好事的生动实践。塔尔湾法庭不断从司法实践中探索工作技巧,鼓励全庭干警积极参与案件调解,助力审判活动,既彰显法律权威、树立法院形象,也充分践行了能动司法理念。


 
责任编辑:马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