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后回访是延伸能动司法向后端发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诉讼服务建设的重要抓手。近日,大通法院塔尔湾法庭审结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原、被告结婚三十余年,子女均已成家立业。5月底,原告一纸诉状将被告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据原告陈述,双方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分居多年,被告不曾过问过原告。经沟通,被告在外地暂时无法回来,其明确表示不愿和原告离婚,认为双方还能继续共同生活,希望法院能够调解他们和好。通过调解,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官经审理作出不准离婚的判决。
三十年婚姻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被岁月打磨的润泽珍贵,人们称其为“珍珠婚”。为了挽回这段“珍珠婚”,法官积极联系原告开展判后回访工作,得知原告生病住院,便驱车前往医院对原告进行了问候,并将被告的心意告知原告,希望原告再给被告一次机会。同时,法官站在子女的角度对原告进行了劝说,希望他们能为子女做个榜样,夫妻之间相互谅解,珍惜这份经过岁月洗礼的婚姻,原告听了法官的劝解表示愿意给对方一次机会。法官又联系被告,将原告近况告知被告,被告表示尽快回来好好照顾原告,并通过微信向法官表达了谢意。
当事人打官司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各方当事人的负面情绪,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大,而“判后回访”工作既是人民法院检验审判效果,倾听民情民意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积极树立新型审判新理念,转变审判职能的具体体现,更是法官“助人愈己”的一种有效方式。今后,塔尔法庭将积极探索健全案件回访制度,及时跟进案件判后回访工作,主动了解回访对象近况,适时普法宣传,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柔性司法的温度。